数码暗房器材选择

数码暗房器材选择

其实一开始想写点我和我的朋友们的数码暗房的器材综述,结果越写越觉得心里没底。盖因摄影并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数码摄影发展到现在,我们从相机里导出的照片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和方向,实在不能把软硬件和暗房单纯的画上等号了。

 

在开始真正的照片处理工作前,我们需要用合适的工具来获取图像。哎,好像说的太严肃了,其实就是我们的相机——相机在拍摄时记录图像信息,而且从拍下图像后就已经开始对其进行处理了。各家的相机都有一个强大的处理器,如果你真的懒得精心研究后期软件处理图像的话,很多相机里的内置处理方案已经很能满足普通要求了。比如自定义的白平衡,黑白老照片、水彩画、素描、HDR、全景图……这样的效果已经都可以在相机内部运算完成。

这一切还都是你没有在你的电脑屏幕看到这张照片之前就自动完成的,并且大部分这类效果是只能用于相机拍摄的JPG文件格式。JPG格式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一旦照片被"美化"就无法后悔了。

 

好吧,以上都是为了说明数码相机并非真正的照片处理工具。我们要使用高质量的影像处理的话,JPG显然不是个合适的理想格式。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得到完美的影像品质。

 

数据传输

拍摄后首先要把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上,我们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用读卡器,此外也有些摄影师用数据线直接连接相机和计算机,还有就是使用目前很火的wifi卡或者干脆使用相机的内置wifi功能。无论使用哪种方式,我想强调的是数据的安全性。此外传输的速度也挺影响心情的。要说明的是传输速度其实跟计算机的配置以及接口速率有很大关系,但基本不会影响照片的品质和质量。

 

计算机

数码摄影自从诞生以后就基本和计算机是并生关系。一般来说首先是选择操作系统,我个人是比较倾向用OS X系统,mac在色彩管理的支持方面一直比较完善,是因为mac 的OS系统中一直有个很舒服的colorsync,所以说mac的系统级别就已经支持色彩管理。比较起来windows是从vista才有明显的进步,现在的win7、8已经算是windows历史上对色彩管理支持的最高水平了,遗憾的是windows的用户界面直到现在还是不支持色彩管理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少评价别人的windows桌面照片的原因)。

 

不得不说的还有硬件中的CPU和内存等等,一般来说摄影所使用的后期软件只需要在意CPU和内存的性能即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固态硬盘(以下简称SSD)也至关重要。在一台性能不足的计算机上打开一批RAW文件会让人抓狂的。这方面数码相机和计算机倒确实很相像,硬件-操作系统-软件必须有机协调才能高速有效的工作。

 

除此之外,一定要严肃探讨的硬件就是显示器和显示器所匹配的校色仪了。

 

引用著名畅销摄影书《兵书十二卷》和《一本摄影书》的作者赵嘉老师的一句话:没有做过校色的显示器你就最好别用来作图了。

 

目前流行的macbook和各种各样的超极本的屏幕只能让你的照片看起来很鲜艳亮丽,尤其是在沙龙和咖啡馆里灯红酒绿的环境下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你可能觉得自己的工作很酷炫碉堡,但你待在这类环境下观看屏幕越久你的眼睛就会越无法适应正常的准确颜色。

同样的问题也在平板电脑和手机上出现。

 

我的选择是在光线条件比较稳定而且准确的地方工作。环境光的恒定的情况下更有助于照片的色彩被正确呈现和评估。当然笔记本电脑也完全可以这么用,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趋向使用独立的显示器来看图和修图。

 

关于显示器总结一下——

1.尽量让显示器处于光源稳定的地方,不要有强光直射屏幕。

2.最好让显示器分辨率达到1920*1200,16:9的比例我个人是非常不习惯的,并且高分辨率能更有利于对照片的整体评估。

3.镜面屏坚决不要,我受不了一块玻璃上能看见我背后的所有景色,就算不是为了分心也不能这么用。光线被那块玻璃折射又反射多次后,屏幕本身的显示内容我都看不清了。

4.显示器遮光罩尽量配上。我知道eizo和nec的原厂遮光罩巨贵无比,但我们有万能的淘宝。

5.保持定期为显示器校色的习惯,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显示器校色一劳永逸,但是这玩意的老化程度比想象的快的多。

 

关于校色仪

目前来说国内卖的最多的是spyder系列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蜘蛛了。屏幕校色来说用到的就是绿蓝红三款蜘蛛。绿蜘蛛是最简单的傻瓜化操作,蓝蜘蛛是带了几个可选套餐的方案,红蜘蛛就是可以做自定义套餐的专业玩意了。如果不是对屏幕特别在行或者用的显示器品质也一般的话,蓝蜘蛛算是性价比很高的设备。据我所知还有些高手用绿蜘蛛搭配一些第三方软件来用,这样的话其实绿蓝红蜘蛛就没什么区别了,不过要下点功夫去研究软件了。